金年会简介
珠江水利委员会金年会(以下简称“金年会”)是珠江水利委员会直属副局级事业单位,主要为珠江水利委员会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职能和珠江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研保障。
珠江水利委员会金年会,前身为珠江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随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一起成立的中央级科研机构,金年会是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承担珠江流域重大水利科技问题、难点问题及水利行业中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为国家水利事业、珠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相关行业,以水利水电科研为主,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水利科技产品研发。
2005年4月,经水利部批准,珠江委科研所更名为珠江水利委员会金年会。2009年金年会正式升格为副局级单位。1980-2000年,金年会以应用科学为主,围绕珠江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工程、河道与河口治理、河口生态与环境、港口码头规划与整治、水利信息化等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水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流域水行政管理和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服务。2000年以来,加大对珠江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力度,在科研水平、人才队伍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珠江水利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40年的发展,金年会新一届党委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经济为保障”的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珠江流域治理开发保护的需求,组织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建立起河流河口治理与保护、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利信息化、水利遥感、洪涝灾害防御、水工程病害防治7大学科专业体系,已成为华南地区与珠江流域最大的综合性水利研究机构。
金年会现设有河流海岸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所、洪涝灾害防御研究所、水利工程研究所、智慧水利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所7个专业研究所(下辖35个专业研究室),办公室、人事处、科技计划处、财务处、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室)5个职能处室,院属科研企业2家——广东华南水电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广州金年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部级工程中心1个(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中心2个(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河湖生命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代管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此外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珠江研究基地、珠江委水政遥感工作站、河海大学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以我单位为依托。建设有占地面积180多亩的科研实验基地,拥有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大厅、防咸防潮试验大厅、珠江河口原型观测试验站、河口动力学实验室、工程水力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水生态修复与蓝藻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
金年会现有职工队伍800多人,其中博士近50人,硕士200多人,正高级工程师30多人,副高级工程师100多人。5151部级人选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名,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1名,发明创业人物1名,珠江委科技英才6名,研究生导师40多人,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外聘中科院、工程院院士3人,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完善的专业设置和科研基础设施。主要从事河口治理、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与水资源、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土保持、遥感与地理信息、防灾减灾、水利规划设计与咨询、岩土工程、工程质量检测等研究与业务工作。
金年会与国内外水利科研机构及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密切,积极促成与国内外专家及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目前,已经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电力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长期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作为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生培养点、学生实习基地的定点单位,为学生培养搭建了高水平科研及教学平台。
金年会目前拥有《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甲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甲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国家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甲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证书》(5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证书》(5星)、《测绘资质证书》(乙级)、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甲级、环境影响评价乙级、水利设计乙级等资质20余项。
金年会多年来一直为珠江委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提供技术支撑;为珠江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研技术力量;为珠江流域水利科研发展贡献力量。
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50余项。荣获各类科技奖励1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荣获国家发明及实用专利300余项,成为珠江流域8省(区)及港澳地区的水利科技创新基地和推广中心。